縱觀秦皇島解放前的飯店,固然規模都不算大,但整體出發點比較高,這些飯店的從業職員都是來自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直接把當時提高前輩的廚藝和觀念帶到秦皇島,造就了民國時期飯店業的興盛。人纔的活動是推動秦皇島餐飲業發展的主要氣力,通過2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唐山菜,河南菜為主的格式。 解放前,秦皇島的餐飲業稱為飯業,主要是指那些經營炒菜業務的店鋪,打燒餅,賣豆漿,炸油條之類的面食加工鋪,不包括在內。飯業也有飯業協會,當時稱飯業同業公會,會長是三益居的大老板張奚山,一些行業的糾紛,漲價等事物都通過會長解決。 1948年底,因為解放前夕,一些大的飯店以前服務對象主要是偽軍,貴爵將相,到了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再去登門吃飯了。加之當時的貨泉混亂,多數飯店都已停業。僅有一些小一點的店鋪委曲維持。到了1949年,餐館已剩37家,職員192人。 日本統治時期,餐飲業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政局相對不亂。日本投降後,秦皇島餐飲業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小熱潮,一大批新興飯店:德義樓,同福樓,瑞福樓,畢賢居,九香居,春海樓(周世貴等人合伙開的)等接踵開業,到了1947年已有發展到43家,從業職員已達到214人。 三益居和全副樓都是以包辦酒席為主的大飯店,散客一般不接待,當時的包桌主要以燕窩席,翅子席,海參席等為主,講究大魚大肉。雞鴨魚等要整個的給上,海鮮以扇貝為主,個兒都象棋子那麼大;大對蝦要公母成對兒的上;螃蟹 麻憨子 海紅這些都上不了桌。
(畫面中的胡同為銀行胡同,在道南的開灤路上,當時的經營面積有5根柱子的空間罷,估計屋子是當時租用的。) 全福樓飯店:全福樓也是解放前的一家大型飯店, 泰來飯店是道北泛起的第一個大飯店,開業於1929年左右,是封建把頭們合股開辦的,集食宿於一身。跟著1931年,三益居的開業,1935年,慶華園的開業,秦皇島餐飲的格式逐漸形成,以全福樓,三益居為首的中餐菜系,以寶興,增茂為代表的西餐菜系,以慶華園為代表的清真菜系,對後來秦皇島菜系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就是道南的小黑子飯店舊址,原來咱們秦皇島的知名歌手張秋穎開的,張秋穎是和田力齊名,但後來田力發展到北京了,張秋穎則作了老板,現在不知所蹤。) 與寶興同時開業的還有一家飯店,名字叫增茂,也是主營西餐,解放前就黃了。 具體情況請參閱本人編寫的專題:秦皇島餐飲史--百年港城(老字號系列--寶興飯店)
1929年,天津人開設的寶興食堂,增茂,北京人開設的全福樓南菜館都在開灤路上開業了,開灤路成了秦皇島當時最繁華的街道。因為港口主要是以輸出煤炭為主,所以經營煤炭生意的公司也良多,外國人看開辦的公司叫洋行,中國人開辦的公司叫商號。沿街的主要店鋪有煙草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電報局,貨棧,糧站等,貿易由此開始逐漸走上繁榮。 (這是位於開灤路上的吉盛興,解放後被改作糧店。新在是摩托車修理部) 1926年,留過洋的大老板萬德祥在開灤路上創立了吉盛興,泛起了秦皇島歷史上的第一家西餐酒吧,為外國人提供服務,但其主要業務是為國外的船只提供後勤保障。秦皇島的餐飲由此開始了他的成長階段。 截止到1924年,秦皇島剛有15000人,人口比例嚴峻失調,男多女少,造成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就是,煤廠的抬煤工人全是王老五騙子兒,封建包工頭不要有家室的工人,怕他們往家裡偷窩頭吃。靠港的船員,租界的兵營,加上抬煤的王老五騙子兒,促成了倡寮工業的興盛。 帶動秦皇島發展的契機是京沈鐵路的改道,原來這段鐵路本不經由秦皇島,當時英國人考慮到煤炭輸出的需要,於1916年,讓鐵路在秦皇島繞了個彎,這纔有了南站,恰是因為這段鐵路的建設,使得秦皇島的市區被人為的割裂了,鐵道以南成為對外商業區,成了洋人的地盤,鐵道以北成為老庶民的市井區。 秦皇島的貿易是從道南發展而來的,1904年,英國人在興建港口的同時,也開始大面積的植樹綠化,先後建了高爾夫球場,病院(在今天的港口病院位置),俱樂部(在今天的港務局黨校員內,至今完好無損),網球場,公寓,馬廄和跑馬場等基礎舉措措施,還有秦皇島最早的飯店--南山飯店,開灤路也是在這一年建成的。 秦皇島自1898年,開埠以來,跟著港口的建設,帶來了一部門活動職員。當時秦皇島還屬於臨榆縣(今山海關)管轄,是山海關的第七區,貿易的規模還不如撫寧縣的海陽鎮大,一些糧食,蔬菜的供給全依靠海陽鎮。
發表時間:2007-06-01
秦皇島餐飲史--百年港城(民國時期飯店的博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