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是中国服务业新经济的代表产品,它的“新”体现在产品设计的新、管理模式的新、科技含量的新以及资本运作的新。不过,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当其本身遇到瓶颈的时候,如何能保持自身健康地发展、有序地生存,是所有经济型酒店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与前两年经济型酒店的火爆场面相比,今年这个行业似乎出现了“疲软”的迹象,没有当初的锋芒毕露,更没有当初的凶猛势头。有人会问,在奥运来临的紧要关头,经济型酒店是不是出现了“泡沫”?一个高歌猛进的行业,突然遭受这样的“打击”,是否会成为经济型酒店行业由旺转衰的拐点? 谁在泡沫中沉浮 “泡沫”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指的是很多打着经济型酒店旗号闯入这个行业的低价搅局者。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门槛其实并不低,跨进来的,都是“泡沫”下的“啤酒”。果真如此吗? 3月4日,如家快捷酒店公布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如家第四季度首度亏损1520万人民币(210万美元);总营收为人民币3.276亿元(4490万美元),同比增长82.9%。其实,净亏损的1520万元包括股票补偿费用、汇兑损失和受并购七斗星影响的相关资金。2007年底向非美国投资者发售价值人民币11.1亿元的零息票可转换债券以美元偿付几经汇兑,加上美元贬值,如家在第四季度的汇兑损失达2410万元,单季汇兑损失占全年汇兑损失的45%。 如家披露的亏损“公告”,一石惊起千层浪。一时间,快速扩张、整洁清爽形象示人的经济型酒店出现了拐点,泡沫时代来临的言论甚嚣尘上。连锁反应随即开始了。比如,汉庭酒店集团签订的8500万美元融资协议中最后一笔融资未能到账;格林豪泰经济型酒店的物业取得成本普遍超过了可以承受的物业成本的三成到五成;速8先后发生了加盟店改嫁汉庭、速8与加盟店业主对簿公堂、速8清理门户发出解约信函、特许加盟被指“圈钱”、酒店管理系统等事件。 格林豪泰CEO徐曙光就十分肯定泡沫的存在,早在2007年上半年,徐曙光就对经济型酒店的过热发展发出了泡沫警报。他表示,经济型酒店的各类成本都是相对固定的,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物业成本,物业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酒店的命运。很多在一线城市的物业成本超过了目前合理水平的三成到五成。只要这些公司的资金链不断,就不会出大的问题。但这样的酒店一多,公司的经营也必然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短期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被兼并,要么熬到上市。 “行业中的确存在泡沫,但也不失为一个机会。特别是酒店的投资较大,不仅建筑成本高,而且若要成功运营,还要有大笔开业前筹备费用支出,同时在营业过程中,酒店也要支付比其他物业要高得多的营运管理费。管理业绩较好的酒店经营毛利率也只能做到30%至40%,投资回收期多在10至15年之间,远高于住宅2至3年的投资回收期。”汉庭CEO季琦也这样表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很直接,股价会受到影响。对于未上市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来说,来年不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部分企业的融资和上市估值都会受影响。”
秦皇岛酒店 |